搜尋此網誌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論壇精選:大陸應注重周邊國家關係

作者:時殷弘

過去十年,中國GDP年均增長10.7﹪,遠高於世界經濟年均3.9﹪增速,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大的成就是經濟持續高速騰飛;中國國防力量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也不斷推進,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出現了「中國威脅論」的聲音,這是正常現象。
儘管不能消除「中國威脅論」,但應該盡最大可能消除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能做的,既不是降低發展速度,也不是在軍事上退縮,更不是在國際事務上做出傷害國家根本利益的讓步,而是加快轉變發展模式,創造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中國威脅論」也帶來一些思考。回顧過去幾年,中國的周邊外交困難比較大,南海、東海等傳統地緣政治問題凸顯,應當看準大勢,在不傷害根本的國家利益原則下,戰略平衡感多一點,變被動為主動。現在輿論對軍事動作的宣傳太多,給外界一個錯覺,中國表現的比較「凶」。
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已經貫徹了多年,過去30年的發展有賴於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韜光養晦」不應該改變,即便出現了新情況,也應注意謹慎地調整,要調查研究、仔細思考,不要魯莽地改變戰略性的決定。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講究和諧之道,應從歷史中習得智慧。
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的走向很難預言,反觀過去的五年、十年時間裡,中美兩國的外交競爭、經濟矛盾和戰略對立更加深刻、全面,中美之間的合作發展是主流,但不可否認,未來會有更多棘手的問題和挑戰。
今年,中方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得到美國方面的積極回應,這是雙方的戰略契合。美國對華戰略從十幾年前的「接觸加遏制」,到2005年,佐利克提出的「利益攸關者」;後來又轉變為「融合加牽制」、「競合加防堵」,「新型大國關係」的提出是一個新起點,但必須注意,美國對中國的接受是有選擇性的,在金融和貿易領域接受程度最高;在外交上,特別是在東亞地區,最多只能說是半接受;在戰略上和軍事上,完全沒有接受中國作為強國的崛起。近兩年的「重返亞太」,即是體現。
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外交上不可能只有一個政治重點,地緣外交和周邊外交同樣重要。對中國來說,策略上最緊迫的,一個是中美關係,一個是對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另外,和俄羅斯、歐盟的關係也很重要,要做好「全方位」外交。
未來的中國外交,應該多一些注意力放在周邊,周邊關係如果緊張,中美關係也會受到影響。現在中美關係裡面至少有1∕3到一半的問題,是南海、東印度、朝鮮半島引起的,如果只有美國一個重點,很容易顧此失彼。今後十年,要多花些心思在周邊,這樣才能把對外關係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平衡好。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