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槍飛彈是一種射前鎖定射後不理飛彈,此系統對裝甲車輛採用頂部攻擊的飛行模式,攻擊一般而言較薄的頂部裝甲,但也可也用直接攻擊模式攻擊建築物或防禦陣地,直接攻擊模式時此飛彈也可以用以接戰直昇機。頂部攻擊時的飛高可達150 米,直接攻擊時則是50 米。此武器系統配備了一個紅外線成像搜尋器,並使用兩枚錐形裝藥的縱列彈頭,前一枚引爆任何爆炸性反應裝甲,主彈頭貫穿基本裝甲。標槍飛彈曾用於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並對伊拉克的T-72坦克和69式坦克造成毀滅性打擊。
此飛彈會從發射器中彈出離操作者的一段安全距離後再點燃火箭引擎,這使得看見發射者變得更為困難,並使飛彈能從建築物內發射,不過發射筒的後燄仍可對附近人員造成傷害。歸功於射後不理系統,操作小組可在飛彈發射後立刻移位,此發射方式稱軟式發射系統,可於陣地內或掩蔽物後方發射,傳統硬式發射系統因筒後焰過大無法做到此種發射方式,而前者的戰場存活率及伏擊效果就遠大於後者。
此武器系統通常由兩人小組操作,一名射手和一名攜彈員,當射手描準和發射飛彈時,攜彈員搜尋下個目標並注意敵軍威脅如車輛和部隊。
優點:此單兵攜帶式武器系統可輕易將主要部件分拆,並在須要時輕易組裝,與其他較累贅的反坦克武器系統相比,此差別很明顯,例如,一枚拖式飛彈須要一個重型三腳架,一個笨重的熱像儀保護盒,一個更大、更長的發射筒,並須花費更多時間組裝和準備,標槍飛彈(雖然也很重)則比其他飛彈和它們的必要部件輕。
雖然CLU的熱像畫面可能會阻礙瞄準,它的熱像標定系統使得標槍可以射後不理,這使發射者有機會不被看見並也許移至另一個新的發射角度,或在敵人發覺自己受到攻擊前離開此地區,這比使用線導系統安全得多,因為線導系統發射者必須停在發射地點並將飛彈導引至目標。
另一個優點是標槍的撞擊能力,此飛彈使用縱列錐形裝藥彈頭,並針對貫穿反應裝甲而製造,標槍設計目標是能貫穿任何坦克裝甲,並曾在M1艾布蘭坦克測試過,使用頂部攻擊模式標槍可輕易摧毀此坦克,因為它可從多數坦克最弱的地方攻擊。
標槍的軟發射能力使它能有最小的後燄區域,這使標槍能從多種建築物內發射,這使標槍在都市戰中比起被廣泛使用的AT4更具優勢,因AT4有很大的後燄區域,若從一個小建築物內發射AT4,它的大後燄區域會嚴重傷害操作人員。
缺點:此武器系統的主要不利處是它22.5 公斤的重量,此數據未計入後備電池(BA5590鋰電池)的重量,每個重約一公斤,依據標槍生產商的評估,一個電池約可持續四小時,一般的電池攜帶數量(不計多數小隊都會帶的「以防萬一」電池)是5—10 枚,視任務長度此數目也可能更多或更少。此系統是設計為可由單兵步行攜帶,但重量比原本陸軍要求數字的要高,此系統的重量和正常戰鬥負重使標槍小隊成為美國陸軍部署負荷最重的基本步兵單位,另一個可與之相比的兩人步兵小隊是M240G機槍隊。
另一不利處是它對熱像儀索敵的依賴,熱像儀在冷卻部件將系統降溫前將無法使用,生產商評估此過程約須等30秒才能完成,但取決於週邊氣溫,也可能須花費更長時間,熱像儀也常會被使地錶快速升溫和降溫的自然現像防礙,這可能會干擾對預定目標的辨認和鎖定。
標槍的射程也是負分,目前的最大射距僅約2,500 米,少於另一主流反坦克武器拖式飛彈(BGM-71 TOW),體積大的多的陶式BGM-71A可達3,000 米,其他次型(BGM-71B至BGM-71F)可達3,750 米。
- 類型 : 單兵攜帶式反坦克飛彈
- 原產國 : 美國
- 服役期間 : 1996年—現在
- 參與戰役 : 持久自由軍事行動(2001年—現在)
伊拉克自由行動 / 新黎明行動(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5日)
基本規格
- 總重 導彈:11.8 公斤
CLU:6.4 公斤 - 全長 導彈:1.1 米
發射管:1.2 米 - 直徑 導彈:127 毫米
發射管:142 毫米 - 操作人數 : 2
- 有效射程 : >75 至 <2,500 米
- 裝藥類型 : 縱列錐形裝藥高爆穿甲彈(HEAT)
- 裝藥量 : 8.4 公斤(18.5 磅)
- 引爆方式 : 撞擊力
- 發動機 : 固體燃料火箭
- 制導系統 : 紅外線成像導引(IIR),射後不理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ite=imghp&tbm=isch&source=hp&biw=1366&bih=667&q=FGM-148%E6%A8%99%E6%A7%8D%E9%A3%9B%E5%BD%88&oq=FGM-148%E6%A8%99%E6%A7%8D%E9%A3%9B%E5%BD%88&gs_l=img.12...0.0.0.4543.0.0.0.0.0.0.0.0..0.0....0...1ac..25.img..0.0.0.SKuUtyV09Pc#imgdii=_